我理解的战略管理——二读《管理的实践》

发布日期:2013年04月28日  浏览236
字体大小:默认
    现代企业管理理论的发轫乃至发展伴随着西方工业革命、工业化、现代化的全过程。毋庸置疑,制造业是管理学研究的基础领域。关于管理,不同的学术流派有不同 的定义,从泰勒的“科学管理”到马斯洛的“需求层次”,从西蒙的“管理就是决策”(决策学派)到波特的“竞争战略”,从彼得.圣吉的“学习型组织”到德鲁 克的“管理的实践”,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万变不离其宗,管理应该是有目标(必须是明确的目标)的一系列的组织活动。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我队所涉产业中制造业比重相当大。制造业的特点是工序环节多,流程的面广,涉及利益相关方的领域也特别多。从管理的角度来看,制造业 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领域,特别是在竞争激烈、制造业还是处在中低端产业水平的中国。加入WTO后,由于过度依赖投资、出口这两大引擎,造成我国绝大部分中 低端制造业产能严重过剩,更加剧了这种严酷的竞争环境。所以,如何在严酷的生存状态中脱颖而出实现升级,是摆在二九四每一个干部(管理者)面前亟待解决的 战略管理课题。
    战略管理无论对一个企业还是对于个人都非常重要。它是一个组织或个人对既定时间周期内实现既定明确目标的实施过程。通俗的说,就是一个组织或者个人期望到 未来的某一个时间点能成为什么样,以及这个时间段内具体时间节点的目标设计。对组织而言是战略规划,个人是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而作为一 个国家来讲,就是国家战略。
    我们都知道德鲁克的“三个石匠的故事”,所谓的战略管理说穿了就是要达到“第三个石匠”的境界。比如我们地质医院 “小综合,大专科” 的定位就是地质医院战略管理的具体化,是一个比较典型、比较清晰的战略管理行为。再比如,我们在制定大队的十二五规划时,提出以“地质勘查立队、人才队伍 建设、不动产资源整合、家园文化培育和职工收入倍增”这五大系统工程作为我队十二五期间经济发展的思路也是战略管理的具体化。
    在国家战略管理层面,我们不妨看看两则截然相反的案例。
    案例一:1982年,英国和阿根廷的马尔维纳斯群岛(英国称为福克兰群岛)之战。1983年刘亚洲的《马尔维纳斯群岛之战》以报告文学的形式记述了那场战 争。历史上马尔维纳斯群岛确实是阿根廷的领土,但英国通过殖民掠夺手段很早一直占领着。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正是拉美工业化陷阱显现之时。当时的阿根廷 经济问题凸现,一方面货币贬值,另一方面需求萎缩,失业率特别的高。当时的阿根廷总统是加尔铁1里将军。加尔铁里政府为了转移国内矛盾,缓解民众对政府不 满情绪的压力,决定通过以武力收回马尔维纳斯群岛来提振政府在国内民众中的支持率。英国和阿根廷相隔一个大西洋,海上距离大概是1万4千多公里。当时阿根 廷政府就判定,就算英国想来打这场岛屿争夺战,由于英国要远涉万里大洋,而阿根廷是以逸待劳,英国也没把握能打赢。在没有充分研判各类情报信息、英国国家 意志和美国这个英国“铁杆”盟友反应,自己也没作全国战争动员的情况下,阿根廷政府铤而走险,既快速又明显仓促的用武力收复了马岛。由于英国当时在马岛的 驻军数量少得可怜,加上英军也未做什么抵抗,因此阿根廷收复马岛的军事行动可以说是轻而易举,这种出奇的顺利难免使加尔铁里政府飘飘然起来,认为大英帝国 不过如此。收岛成功以后,阿根廷全国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在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大街上,加尔铁里等一干政要在总统府前检阅了游行队伍。游行队伍那是群情高 涨,游行队伍中的一些女性甚至打出 “加尔铁里,你是个美男子”之类“特别有人情味”的横幅。阿根廷国人扬眉吐气,民众的爱国热情是空前的高,加尔铁里政府着实舒坦了几天。另一边英国人在干 什么呢?当时英国的首相是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人称“铁娘子”。在这个问题上她是非常冷静,政府在通过外交途径博得国际同情、与盟国协调立场的同时,立 刻进行紧急动员,高效展开战争准备。当时英国只有一艘在役的航母“无敌号”,撒切尔夫人下令以“无敌号”航母战斗群组成一支特混舰队开往福克兰群岛海域, 夺回“属于大英帝国的领土”。在派兵这个问题上,英国国内的反对党甚至包括保守党内部以及英国媒体是反对声不断。他们对这场战争是不是有必要打存在着疑 虑,至于能不能打赢,这又是一个大问号。这时候撒切尔夫人明确表态:“你们很多人可能认为英国政府是想通过派遣一个特混舰队来做一个样子,把阿根廷人吓回 到谈判桌前来吗?那你们就大错特错了,特混舰队必需投入战斗!” 特混舰队出发以后,美国怕英国这件事情搞不定,反而影响了美国的全球战略(美国政府有点担心英国能不能打赢),当时美国的国务卿黑格代表美国政府跟英国人 打招呼,希望双方要慎重,都先冷静下来,回到谈判桌前。撒切尔毅然回绝了他的斡旋,她告诉美国:“特混舰队必须继续前进!”当然那场战争最后是以英国大获 全胜而告终。英国阵亡了255人、伤777人、损失舰船6艘、飞机34架。阿根廷这边则以阵亡1000余人、被俘11000余人、损失舰船11艘、飞机 105架宣告失败。就在去年,阿根廷现任总统克里斯蒂娜还向英国政府提出:“马尔维纳斯群岛是阿根廷的固有领土。”英国当然不会理会她。
    我们都知道,决策的基本前提是信息准全,而阿根廷政府在涉及国家战略这样的大决策方面可以说是既不知己又不知彼。不知己是对自身战争资源和能力严重估计不 足,所谓“兵者,国之重器,不可不慎”,阿根廷军队的战斗力不弱,战争初期阿空军“超级军旗”战机超低空贴海飞行,躲过英国特混舰队的雷达预警系统,抵近 英国特混舰队后拉高发射“飞鱼”空对舰导弹,击沉英重量级巡洋舰“谢菲尔德号”,一时让英军阵脚大乱。要命的是“超级军旗”和“飞鱼”都是法国造,这边战 端一开,同属北约的法国立刻停止向阿根廷出口包括“超级军旗”和“飞鱼”零配件在内的所有军用物资,因为它不能把军火卖给打自己盟友英国的敌人阿根廷。战 争打的是后勤,没有后勤保障的“超级军旗”上不了天,仅能上天的战机由于“飞鱼”太少也没有战斗力。失去制空权的战争失败是板上钉钉的事。而所谓不知彼是 阿政府对英国政府的态度、决心和对策没有充分的估量,对英国盟友的态度和对策没有充分的估量,特别是对美国在战争中的做法没有充分估量,开战前美国充当 “和事老”从中斡旋,开战后,美国不仅协调北约盟国的立场,更是为英国提供大量情报,甚至派了一个航母战斗群协助英军对阿军进行电子战,为英军取胜发挥了 重要作用。
    案例二:1982年,中英关于香港问题过招。同样是1982年,英阿马岛战争结束后三个月,英国的首相撒切尔夫人挟英阿马岛战争胜利之势,到中国访问,专 门与我们国家领导人谈关于香港回归问题。此前中英双方已就香港问题进行了几十轮的谈判,英国政府使尽所有招数,企图通过维持在香港的存在实现在整个东亚地 区的存在,因此提出主权和治权分离的方案。而中国在香港问题上的战略定位非常清晰¬——主权和治权不可分离,一定要完成香港回归这一历史夙愿。当时国家的 实际最高决策者邓小平同志在与撒切尔夫人会谈时说了这么一段话,他说:“如果中国在1997年也就是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48年以后还不能把香港收回,任何 一个中国领导人和政府都不能向中国人民交代,甚至也不能向世界人民交代。如果不收回香港,意味着中国政府就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就是李鸿章!我们等待了 33年,再加上15年就是48年,我们是在人民充分信赖的基础上才如此长期等待的,如果15年以后还不能收回香港的话,人民就没有理由再信任我们了,任何 中国政府都应该下野,自动退出政治舞台,没有别的选择。”事情过去以后很多年回过头来看,邓小平同志作为国家的最高决策者,他基于维护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 的战略思维,在与撒切尔关于香港问题的战略博弈中作出了不留余地的表述!邓小平同志后来还讲了一段话:“香港问题,就是一句话:一点都软不得。”在事关国 家战略的大事上,邓小平同志决不仅仅是说说而已。1992年10月,距离香港回归已经不到5年,邓小平同志要看接收香港的对策方案。尽管当时已经做了很多 准备,但总的思路是和平过渡,和平接管。邓小平同志看完方案后,认为没有做更复杂的考虑,没有另起炉灶的准备,因此评价说:“软了”。他说:“我以前对撒 切尔就说过,如果谈不成,我们就要考虑在另外的时间和用另外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当然就不是和平过渡了。”他进一步强调:“有准备才能应付可能发生的情 况。”
后来香港回归整个过程总体上进行得比较顺利,就是因为中国 政府在进行战略决策的同时做好了系统而充分的战略准备。面对同一个对手英国,中国和阿根廷由于国家战略层面战略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导致了迥异的国家命 运。由此可见,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企业,甚至个人,离开战略决策、离开战略管理是万万不行的。
    回过头来看,作为我队“十二五”期间“三件大事”之一的核威产业内部流程的优化重组实现产业升级这个大工程,我们在通过认真分析评估,梳理了优势、劣势后 认为,项目处在我国汽车工业这个大的产业体系之中,属于汽车产业链的上游,是一个长寿命周期的产品项目,且项目本身在国内同行业处于领先地位,也是我队的 支柱项目。进而从企业战略管理的角度,初步确定“三步走”的路线图:第一步是近期,着力理顺产权关系,规范公司治理架构,在此基础上对整个核威产业体系进 行内部资源、业务和流程整合重组,按照粉体材料、铜基钢带、铝基钢带、制品(轴瓦衬套和液压件)四个产品线实施事业部模式的体制架构,这些是我们已经做和 正在做的事情;第二步是中期,要在第一步的基础上,实现粉体材料作为产业链前端的雏形,通过产品创新(包括应用领域的拓展)、工艺技术创新和装备现代化实 现做大做强的目标,力争“十二五”末核威产业体系经营规模达到3.5亿元,人均货币工作量超过100万元;第三步是在前面两步的基础上,以核威实业为主体 组建核威集团,通过并购重组向下游延伸产业链,力争“十三五”末即2020年实现股改上市的宏伟目标。
    大的战略定下来后,我们必须齐心协力、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不遗余力地去推进,让宏伟的目标变成现实,让“家园文化”和“共富工程”建设真正落实。
                                    (王祥林)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侵权等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021-57634889-236),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