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骨头六连”旧事拾遗

发布日期:1970年01月01日  浏览2401
字体大小:默认
    1976年春至1980年夏,在现福建省某村的一座山上,驻扎着一支以铀矿钻探为主要任务的部队,那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基本建设工程兵第609团(独立 团)二营六连。先期番号是844部队62分队,后期番号是00070部队62分队。在四年多的时间里,六连在生活十分艰苦,环境恶劣的条件下,依靠“一不 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和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出色地完成了党和人民交给的任务,多次受到团部、兵种总部和福州军区的表彰,最高受过全军“集体二等 功”的嘉奖(听说当时获此殊荣的只有6个连队),六连在独立团内部有“硬骨头”的称号。艰苦而又光荣的往事,几多声势浩大的劳动场面,几多年轻战友的面 孔,已经淡淡地消失在朦胧的记忆中……

    山峰海拔高度1600多米,六连营房散落在离峰顶300多米的山坳或者山头上,形成了一个错落有致的神秘部落。之所以说神秘,是因为部队周边几十里范围内 荒无人烟,抬头是山低头也是山,在山下才有一个与山同名的小山村,只有约20户人家。兵营生活基本与世隔绝,“世外”的老百姓也不知我们是什么来头,涉核 工作是对外保密的。道路简易,十分陡峭峻险,勉强可以走解放牌汽车和吉普车。遇到下雨天,来连队送物资的车辆上山容易打滑,经常需要用人工把车拽上山坡, 拉车的活最是累人。在连部左前方有一道较为平坦长约300米的山梁,这道山梁是福建省与江西省的分界线,我们经常一日多次跨越闽赣省界,游离于分界线上, 连部实际坐落在江西境内。闲余时刻在这道山梁上散步,山腰云雾随风漂动,一幅真实的山水画跃然眼前。风云在脚下漂过,有一种置身仙境的奇妙感觉,也有“会 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那种雄阔高昂的意境。

    1976年4月中旬,我与同批30名新战士被分配到六连,有幸成为这支“硬骨头六连”队伍中的一员。当年,我们新兵从县城乘坐解放牌货车,经过两天一夜的 旅途劳顿来到六连的营地,下车后受到十多名老兵的笑脸欢迎,心想总算到了自己长期工作生活的地方啦,也不去多想以后会怎么样。住进刚刚搭好的地质队专用活 动房,安放好简单的行李,与初次见面老兵们寒暄几句,就开始第一次“公差”——扛活动房板。

    当时正逢六连从武夷山的矿区搬迁至此处,上山公路还不能走重车辆,又时值春天雨季,大量的物资需要人工到山下背扛肩挑。第一次公差,来回约3个多小时的路 程,每人每块重量约30~40公斤的活动房板,从山脚下一个通汽车的连队(五连)扛到山上的六连。这类重体力活的“公差”连续了两个多月。进入正常的生产 时期,除本身的工作任务之外,“公差”是我的军旅生活中最常见,基本每周有三至五趟,紧急情况下每天两趟。所谓的“公差”就是开山修路平机场、机器设备的 拆迁和安装、紧急扛水管钻杆或电缆到钻机场、钻机“卡钻”或“埋钻”后“打吊锤”等等,每次累得就想骂人,但又饿得心慌乏力无可奈何,现在想起来还头晕腿 软。

    在矿区的时候,工作十分辛苦,生活也很艰苦很单调。伙食方面只有周三、周六晚餐才有猪肉吃,平时大部分以素菜配米面为主,每周盼望周三或周六的到来,每年 盼望“八一”建军节和春节的到来,盼望可以吃到一餐有肉的饭菜。我很理解毛主席为什么喜欢红烧肉,那个年代谁不喜欢呢!近两百人的连队见不到胖子,我一米 七的个子,当兵五年体重从没有超过56公斤。大部分人一年去不了一趟县城,最大的娱乐活动是打篮球或乒乓球,少数人有收音机,外界消息的获取渠道就是听连 部的喇叭,与外界联系的方式就是写信。若把今天的通讯条件与当年相比那真是天地之差,有手机真好啊!

    记得有一个周日,副班长让我下山到村子小卖部买酒。当我下山来到小卖部,老板已经进山干活去了,邻居们说:老板一般在中午十二点左右能回来。我心想:下山 要一小时,上山要两个多小时,来一趟不容易,没有买到酒也不好向副班长交代,就耐心地等到中午十二点,没想到小卖部老板这一天是带着中饭进山干活的,我一 直想老板应该快回来了,每半个小时原谅自己一次,一次又一次,等到下午三点,终于买到酒,拖着饥饿和疲惫的身体,于天黑前“爬”回到了连队,这一天把副班 长急得呀就差哭鼻子。几十年后与老副班长见面,总会聊起这个小故事,记忆犹新。

    从地理位置上看,矿山地处南方,没有到过的人可能认为那里的气候与南方便无差异,其实不然。那里竟是典型的北方气候,冬长夏短。夏天没有感觉到几天热,公 历8月份就必须盖被子睡觉。冬天也下大雪,积雪一米多深是很常见的事。在那儿的第一个冬天,我们每个新兵的床铺只有一床2斤重的旧垫被和一床4斤重的棉 被,即使和衣而睡也感觉到寒冷。我一个同乡冻得偷偷哭泣,我们两人想了个办法,即把两床被子叠在一起,两人同床相互取暖,这样度过了一段时间,部队发了大 衣才基本解决寒冷问题。接下来的几个冬天,因为怕冷,我经常咬着牙忍耐,一到春天温暖季节,牙龈就会肿痛。

    春夏秋三季洗澡比较好解决,特别是夏天可以光着身子在水沟里自由洗澡,官兵一致,保证没有人会说你不雅,因为方圆几十里没有人烟。一到冬天就比较麻烦,由 于天气寒冷和冰冻,钻探作业就只好停止一个多月的时间,部队利用这段时间进行设备维修保养(冬修期),钻探人员进入休假或培训阶段,业务技术人员就集中整 理资料,部队在此期间送别退伍老兵和迎接新兵。此时的矿区要人工到山沟里去挑(抬)水回来做饭,在冰天雪地崎岖不平的小山路上挑(抬)水,容易跌跤,成功 率是很低的,此阶段挑(抬)水成了连队的一项重要工作。

    进入1980年,连队分批陆续搬迁至其他村子,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逐步得到改善,基本摆脱了饥寒日子。六连于1980年底转战至另一矿区,1984年集体 改编为第二揭露分队,1985年底重新转移到武夷山的矿区,1992年8月撤销编制,老六连战士即充实到大队下属各个单位。

    以上只是记忆中的点滴,由于时间和篇幅的原因,还有很多鲜为人知的故事不能详尽。亲身体验当年那种恶劣环境和艰苦的工作生活,谱写了我们青春的重墨色彩, 也锻炼了我们的勇气和信心,造就了我们在困难面前坚忍不拔的意志。当时流行一首电影插曲叫《绣红旗》,记得一日工余,班长带领我们全班战士站在高处对着群 山高歌,霎时感觉自己伟大了许多——青春献给祖国,无怨无悔!

    “三十二年过去了,弹指一挥间”。如果青春可以重来,我愿意再上山峰,吃当年十倍的苦,再唱《绣红旗》。

    愿我们勿忘艰苦战斗岁月,共创二九四的美好未来!  (文优越)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侵权等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021-57634889-236),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