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踏遍》读后感

发布日期:2015年06月30日  浏览371
字体大小:默认

“相逢是首歌,同行是你和我……”。翻看这本名为《青山踏遍》书,让我想起了这首“相逢是首歌”的歌曲。通过阅读本书让我在字里行间重走了过去的那一段历史,让我们这些年轻人看到了二九四队跌宕起伏的发展历程,在那个计划经济举步维艰的年代里二九四人用他们的智慧和毅力战胜了一次又一次的困难。在四十多年奋斗史中,铸就了二九四精神,二九四的精神是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的。

《青山踏遍》是二九四大队创业史的一个浓缩。二九四队在创立之初集结了多方的力量,依靠着各路人马和资源搭配出了一支“多元化”的队伍。这支队伍从起初的“一穷二白”,发展到如今在上海、福州、浦城都有自己的产业基地。这样的规模,我肯定在那时候没有一个人能够想到的,但是光靠想象,是无法成就梦想的,他们就是凭借执着和坚韧的精神,不甘贫穷,不甘蜗居在一个小山沟里,要闯出一条属于二九四的道路在不断的奋斗着。

峥嵘岁月。踏青山,脱军装。一身的绿军装,头戴五角星的军帽,是许多人憧憬的梦想。在那个物质和资源匮乏的年代,军人无疑是一个让人羡慕的职业,个中的辛苦只有身在其中方能体会。为国家找铀矿,他们长期在野外风餐露宿,默默奉献。野外搬运,肩扛重型设备上山。当我看到为了完成某个任务,一些年轻的生命逝去的时候,心情是很沉重和惋惜。但是还是不断有人前仆后继的挑过重任勇往直前,因为当你退缩的话,只会让这个团队面临溃散,只有大家团结齐心才能战胜困难,共度难关。1984年由于国际战略形势和国家发展战略布局的需要,进行“百万大裁军”,要求精简整编人民解放军队伍,二九四队也赫然在列。对这突如其来的变革,很多人都不理解,感到茫然无措,这不仅仅是脱下军装的问题,而是面临二九四队今后的出路的问题。但这阻挡不了二九四人前进的脚步,他们是军人,服从命令,听党的指挥是他们的天职。他们毅然相信脱下军装也能走出一条适合二九四发展的道路,发展地质延伸产业,开发民品项目,在军转民的道路上虽然困难重重,遭遇了不少的失败,也给他们积累了不少经验,厚积薄发,方才能一飞冲天。二九四人他们用青春、汗水乃至生命,真真切切践行了“以艰苦奋斗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的三光荣精神。

创业维艰。跨世纪,进上海。在九十年代初期二九四队面临生存发展的严峻考验,也经历了世态炎凉、江湖险恶、人心叵测的创业路程。书中几个事例的当事人都是现今二九四大队的中层以上干部,从他们年轻时的经历来看,无疑是尝尽人生百味。困难不是阻止脚步继续前进的理由,战胜困难才能绝地反击,给自己最大的出路。在新世纪初期凭借着过人的胆识和具有前瞻性的调查论证,二九四队顶住了各种压力和困难,挺进“上海滩”,开创了产业稳步发展的新局面。这也是二九四精神的最好的诠释——不甘贫穷,不甘落后,超越自我,拼搏创新。

拟定格局。稳队伍,筑和谐。选择了扎根上海的想法,就要有中长期的战略发展目标和一支能打硬仗的队伍。只有队伍稳定和谐的发展,才是成为企业生存发展壮大的根本。为职工解决住房问题和子女的教育问题,这个是稳定职工队伍,提高企业凝聚力的关键。队领导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逐步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解决职工的后顾之忧才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经历过起初的创业阶段,后来的发展阶段,开始步入守业期的二九四,就必须与时俱进,开创一条新的适合二九四生存之路。必须盘活二九四现有资源,向管理要效益,才能实现“十一五”以来提出的“家园文化”和“共富工程”的二九四梦。

一直很想深入了解二九四大队的发展历程,是在什么背景下形成这支队伍的,如何军转民,进驻福州,如何进军上海的。本书为我们这些新进二九四大队的员工提供了详实的记载。我看到了二九四队创业的艰辛和气魄,让人荡气回肠,也为二九四所创造的辉煌业绩而自豪。历史的痕迹永远无法抹除,二九四精神永远值得我们这些后来者学习、继承和发扬,相信二九四的明天会更加辉煌!

(吴晓伟)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侵权等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021-57634889-236),我们将及时处理。
已经没有了下一条 >